——产学研融合新范式,重塑全民饮水科学认知
2025年4月16日,广州 —— 在全民健康意识持续升级的背景下,饮用水行业龙头怡宝与华南师范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全国首个高校场景下的“饮用水健康科普基地”。该基地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,占地1200平方米,集科普教育、科研实验、社会服务于一体,旨在通过“企业+高校”的跨界联动,破解饮水知识普及率低、伪科学谣言泛滥等社会痛点,助推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落地。
《2025国民健康饮水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超68%的消费者对饮用水知识存在认知误区,例如“纯净水缺乏矿物质有害健康”“千滚水致癌”等谣言长期传播。与此同时,校园场景的饮水健康管理问题凸显:
学生群体数据:高校宿舍桶装水更换不及时、饮水机清洁率不足40%;
科研缺口:国内仅12%高校开设饮用水相关选修课,产学研转化效率低下。
怡宝企业研究院院长指出:“饮水健康不仅是水质问题,更是科学教育问题。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,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,转化为普惠型公共知识产品。”
VR水质溯源系统:观众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,从水源地保护、生产工艺到家庭用水场景,全程追踪一滴水的“生命旅程”;
实验互动区:设置“TDS检测对比”“矿物质溶出实验”等装置,直观展示不同水种的成分差异;
谣言粉碎墙:通过触控屏和AI问答,实时解析“碱性水治病”“瓶装水晒后有毒”等300余条热门谣言的真相。
健康饮水行为研究:基于脑电波监测、眼动仪等设备,分析不同人群的饮水习惯与健康关联性;
包装材料创新:研发可降解生物基瓶盖、光敏变色标签(提示紫外线暴露时间)等新技术;
大数据平台:接入全国200万+家庭饮水机数据,构建饮水健康风险预警模型。
“水博士”志愿团:由华师大学生与怡宝工程师组成,定期进入社区、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;
在线课程体系:开发《饮水科学与健康生活》慕课,纳入广东省学分银行认证项目;
企业定制培训:为餐饮、酒店等行业提供基于场景的饮水管理解决方案。
华南师范大学将饮用水知识融入多学科教学:
化学学院:开设《饮用水处理技术》实验课,学生可操作微缩版净化流水线;
心理学系:研究饮水习惯对学习专注度的影响,形成校园饮水机布局优化指南;
文学院:发起“一杯水的文化叙事”课题,从《茶经》到现代饮水礼仪,重构水文化传播体系。
在华师大学城校区试点“智慧饮水生态”:
物联网直饮水机:实现水温、水量、水质数据实时上传,异常情况自动报修;
低碳激励系统:学生通过自带水杯接水可累积碳积分,兑换校园文创礼品;
应急响应机制:与怡宝城市保供体系联动,确保暴雨、疫情等特殊时期饮水不断供。
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设计趣味项目:
“小小质检员”工作坊:儿童使用便携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,颁发认证徽章;
AR绘本《水精灵之旅》: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讲解水循环,已纳入广州市50所小学课外读物;
家庭实验套装:开发包含pH试纸、电解棒等工具的家庭科普盒,年计划发放10万套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评价:“该项目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‘捐赠-冠名’模式,通过知识生产、传播、应用的闭环,让企业深度参与公民科学素养建设。”其创新价值体现在:
模式革新:首度将饮用水企业从“产品供应商”转型为“科学教育合作伙伴”;
数据赋能:企业消费端数据反哺科研,华师大已基于怡宝数据发表3篇SCI论文;
政策牵引:基地成果被纳入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》典型案例,推动行业标准制定。
根据规划,2025-2028年将分三阶段推进:
2025年:完成粤港澳大湾区5个基地复制,开发“流动科普车”覆盖偏远山区;
2026年:联合教育部启动“饮水科学进万校”工程,培训5000名校园健康导师;
2027年:建成国家级饮用水健康科普资源库,AI助手“水知道”服务覆盖超1亿家庭。
怡宝CEO在签约仪式上表示:“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基地,让每一瓶水都成为科学精神的载体。”
结语
当饮水机变身实验台,当生产线连接讲台,怡宝与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,正在书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范式。这不仅是商业与教育的共赢,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的深刻探索——在解渴之外,每一杯水都应承载启迪心智、滋养社会的深层价值。